1.专业定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是国家新批准设立的专业,致力于为国家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人才。本专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等领域的基础性和时代性课题,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战略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和影响力。一流学科引领一流专业,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标准进行专业建设,构建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将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建设成为国家一流专业。
2.培养目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专业之一。本专业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致力于培养政治坚定、品德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人才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应用人才。本专业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研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所设课程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涵盖面广,注重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就业面广,适合在党政军群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校、党校、科研院所等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等工作,并为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博士学位点输送优质生源。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师范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使学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致力于培养政治坚定、品德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时培养面向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者。本专业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教师技能、研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教师教学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就业面广,适合在中小学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适合在党政军群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校党校、科研院所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并为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博士学位点输送优质生源
3.培养规格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制4年,正式课程160学分+非正式课程40小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学习、审思、创新、自主、合作、担当六大素养,形成专业毕业要求如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技能和科学分析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工作能力;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和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能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熟知党的各项政策和方针,富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技巧,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学习、审思、创新、自主、合作、担当六大素养,形成专业毕业要求如下,使学生能够: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师德规范,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掌握本学科基本知识和原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从教意愿强且态度端正,尊重学生、爱岗尽责,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学习能力、创新思维与奉献精神。具备从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能力;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政治学科认知特点,能够针对学情、依据课程标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实施课堂教学和评价,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和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根据学情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掌握一门外语,并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能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熟知党的各项政策和方针,富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认同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够深度融合学科教学与主题教育、社团活动,达到综合育人目标。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技巧,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动态,能在实践中尝试借鉴国外基础教育的新理念、新资源、新技术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