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获批四项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a/20250930/1494.html,/a/20250930/1494.html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名单。我院共获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其中,唐富满教授申报的“新中国对港澳供应制度研究(19492010)”获中共党史党建学类重点项目,周连顺教授申报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叙事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研究”、杨泰龙副教授申报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话语研究”分别获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中共党史党建学一般项目,潘依林老师申报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技术封建主义批判研究”获马克思主义理论类青年项目。

唐富满教授获批的项目“新中国对港澳供应制度研究(19492010)”就新中国对港澳特供制度形成的历史缘由、建构过程、运行机制、实施成效及历史启示进行一个全链条式的系统研究。新中国对港澳特供制度主要是指内地与港澳地区之间长期存在的一种特殊贸易和物资供应机制,该制度通过行政指令、政策倾斜、技术保障和多方协作,形成了从生产、调配、运输、通关到销售的全链条制度体系。新中国对港澳特供制度是内地物资紧缺、运力不足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以及现代物流的蓬勃发展,作为特供制度的核心载体“三趟快车”于 2010年退出现代物流舞台。内地对港澳出口供应逐步从“特殊供给”转向一个“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新阶段。

周连顺教授获批的项目“以中国式现代化叙事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研究”,以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为研究视角,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叙事对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影响。在西方国家极力塑造以推广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为核心的现代化叙事模式,并大肆鼓吹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的“移植”,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形势下,需要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核,从其源头、缘起、形成、创构等叙事中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学习、运用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提升马克思主义在引领人类现代化发展方面的话语权。

杨泰龙副教授获批的项目“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话语研究”考察马克思主义、西方学说、中国传统思想交融下主要革命概念的语义形塑与流变,探究中共阐释革命概念的历史语境与多重考量。探讨革命话语在中西理论张力下的本土化调适,在重构民众认知、推动工农运动方面的实际作用。探究中共早期革命理论与清末民初思潮的关联,厘清其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演进的逻辑脉络。

潘依林老师获批的项目“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技术封建主义批判研究”以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直指作为资本主义新形态的“技术封建主义”所体现出来的资本增殖新变化、资本宰制新特点、资本异化新表现。从前提批判的角度叩问技术封建主义本质、从现实社会问题展示技术封建主义时滞性的历史危害、从社会发展整体逻辑分析技术封建主义的根本困局。